top of page

【新聞】「明天過後」背後的科學根據大解密


電影「明天過後」劇照 ©jonathanwise1 –wordpress

大家是否還記得2004年曾經轟動一時的「明天過後」 (The Day After Tomorrow)電影,緊張刺激的劇情背後,其實是有科學根據的。此部電影描述全球持續暖化後,北半球在短短的6、7天內完全被冰雪覆蓋的現象。該電影腳本就是依據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 YD)(註一)的研究結果改編而成。本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中發表的研究是由臺灣大學地質系沈川洲教授與美國德州大學賈德生帕丁(Judson Partin)研究員團隊共同合作而得,他們利用菲律賓巴拉望(Palawan)洞穴石筍紀錄的過去降雨歷史,再結合各緯度的古氣候資料,重建一萬兩千年前造成北半球驟冷的新仙女木事件完整始末。

研究團隊與菲律賓大學錫林庚 (Fernando Siringan) 教授合作,在2008年前往菲律賓巴拉望,獲准在一條長8.2公里石灰岩地下河洞穴中採集一根長100公分、直徑10公分的石筍,並幸運地發現這根石筍下部17公分正是在過去一萬三千年至一萬一千年前沉積形成,記錄了整個新仙女木事件的始末。團隊在臺大地質系HISPEC實驗室,利用精準的「鈾釷定年技術」,獲得了石筍12個不同深度的精確年齡;並同時在德州大學進行高解析度的氧同位素比值測量。五年後,終於得以重建巴拉望當時兩千多年的珍貴降雨歷史。

研究團隊隨後以巴拉望降雨紀錄比對位於北大西洋高緯的格林蘭冰芯資料,並分析各大洲的陸地與海洋記錄後,有了重大發現:全球氣候於一萬兩千八百年前(大約在新仙女木事件的起始點)同時改變,事件結束的時間點也同步,都是在一萬一千六百年前。東亞季風區在新仙女木事件發生時,受到北大西洋的間接影響,夏季季風開始減弱,巴拉望降雨逐年緩慢下降,五百六十年後,來到最低降雨的乾旱氣候型態;事件結束,巴拉望歷時四百四十年才重新返回到濕潤的大地。研究結果證實了全球曾經同步發生劇烈的氣候變遷,雖不同於電影中的氣候變化,但卻不容忽視此現象有可能再次發生。

沈教授表示,綜合本研究以及臺灣已有的古氣候資料分析,假若未來發生北半球急速降溫,類似新仙女木事件的氣候異常時,推論臺灣大部分地區將很可能會轉變成乾冷的氣候;北台灣因東北季風的增強,冬季應更加寒冷,但降雨將會明顯增加。近年來,雖然各地夏季高溫紛紛創下歷史紀錄,但北半球冬季卻極度酷寒,這也許是「明天過後」將要來臨的徵兆。

註一: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 YD)仙女木是生長於歐洲北部寒帶地區的標誌性草本植物。十九世紀末的科學家發現,在歐洲低緯度地區約一萬兩千年前的地層中,竟然出現許多仙女木的花粉,顯示當時歐洲溫度明顯下降,變成白色世界,科學家因此將其稱為新仙女木事件。

更多資訊請參考原文:

Gradual onset and recovery of the Younger Dryas abrupt climate event in the tropics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尚無標記。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